PACE 方法论

Spec-Writing + Context Engineering 双核心体系

业界首个系统化的规范化编程与上下文工程实践方法论。解决AI协作中的四大经典挑战,重新定义工程师在AI时代的核心价值

双核心技术体系

PACE 基于 Spec-Writing + Context Engineering 解决AI协作的根本性挑战

第一核心:Spec-Writing

规范化编程 - 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规范文档。从一次性提示转向可沉淀、可复用的长期资产。

  • • EARS语法标准化需求表达
  • • 三文档架构(requirements/design/tasks)
  • • Level 1-4分级规范模板
  • • 消除“优雅幻觉”和“想当然”

第二核心:Context Engineering

上下文工程 - 精准管理AI的注意力资源,确保规范被准确理解和执行。

  • • 三明治提示法管理注意力
  • • 结构化标记划分信息层次
  • • RAG记忆系统解决“失忆”
  • • 防止“上下文失焦”

致命“想当然”

AI缺乏架构感知 → 架构规范显式化

优雅“幻觉”

AI生成不存在字段 → 事实规范强化

经常性“失忆”

AI无状态特性 → 外部记忆系统

上下文失焦

注意力机制限制 → 精准注意力管理

AI工具集成

深度集成Claude Code、Cursor等现代AI工具,实现最优人机分工

标准化融合

融合EARS语法和三文档架构,提供开箱即用的标准化模板体系

双模式支持

支持超级个体和团队协作双模式,平衡灵活性与一致性

为什么需要 PACE?

LLM协作编程的四大经典挑战

点击痛点了解详情

协作痛点PACE 双核心解决方案致命"想当然"优雅"幻觉"经常性"失忆"上下文失焦规范化编程上下文工程PACE

致命"想当然"

经典AI协作痛点

问题表现

AI缺乏架构感知,引入冲突依赖

• 影响:导致项目延期、代码质量下降

• 频率:在AI协作中经常出现

PACE解决方案

架构规范显式化

• 方法:通过规范化文档明确约束

• 效果:显著减少错误率和返工

实践建议

• 建立架构决策文档(ADR)

• 使用依赖关系图明确约束

• 定期架构审查和更新

PACE 1.3:双核心体系系统性解决AI协作挑战

Spec-Writing

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规范文档

Context Engineering

精准管理AI注意力资源

PACE 方法论核心概念

点击字母了解每个概念的详细含义

P提示工程A架构化C协作化E工程PACE
P

Prompting

提示工程

上下文工程的核心,通过精准的提示设计和注意力管理,确俚AI理解和执行复杂任务

PACE = Prompting Architecture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P
提示工程
A
架构化
C
协作化
E
工程

人机协作能力对比

基于PACE方法论的人机能力优势分析

20%40%60%80%100%提示设计代码执行模式识别架构规划上下文管理质量判断

能力对比

人类能力
提示设计、架构规划、质量判断
AI 能力
代码执行、模式识别、高速处理

核心洞察

双核心互补:人类擅长Spec-Writing,AI擅长代码执行

协作关键:上下文管理需要人机深度配合

PACE优势:通过规范化实现最优人机分工

实际应用

人类主导
Spec-Writing、架构设计、质量评估
AI 主导
Context Engineering、代码生成、测试执行
协作模式
提示优化、规范落地、持续改进

方法论概述

PACE 通过双核心体系,系统性解决AI协作开发中的核心挑战

为什么需要 PACE?

  • 致命“想当然”:AI缺乏架构感知,引入冲突依赖
  • 优雅“幻觉”:生成不存在字段,代码精美却完全错误
  • 经常性“失忆”:AI无状态本质与项目持续状态矛盾
  • 上下文失焦:注意力机制限制导致核心指令被忽略

PACE 双核心解决方案

S
Spec-Writing 规范化编程
C
Context Engineering 上下文工程
E
EARS语法 + 三文档架构
L
Level 1-4 双核心分级

开始使用 PACE

掌握双核心体系,重新定义AI时代的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