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解析

深入理解 PACE

掌握 双核心体系四级分类 的核心原理

从AI协作挑战到系统性解决方案,全面解析PACE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PACE 四大核心概念

Prompting + Architecture + Collaboration + Engineering

PACE 方法论核心概念

点击字母了解每个概念的详细含义

P提示工程A架构化C协作化E工程PACE
P

Prompting

提示工程

上下文工程的核心,通过精准的提示设计和注意力管理,确俚AI理解和执行复杂任务

PACE = Prompting Architecture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P
提示工程
A
架构化
C
协作化
E
工程

双核心技术体系

PACE 建立在两大核心技术之上:Spec-Writing(规范化编程)Context Engineering(上下文工程)

第一核心:Spec-Writing

规范化编程

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规范文档,从一次性提示转向可沉淀、可复用的长期资产。

EARS语法标准化需求表达
三文档架构(requirements/design/tasks)
Level 1-4分级规范模板
消除“优雅幻觉”和“想当然”

第二核心:Context Engineering

上下文工程

精准管理AI的注意力资源,确保规范被准确理解和执行。

三明治提示法管理注意力
结构化标记划分信息层次
RAG记忆系统解决“失忆”
防止“上下文失焦”

AI协作的四大经典挑战

要理解双核心体系的必要性,我们必须深入分析AI协作中的典型“翻车”场景

为什么需要 PACE?

LLM协作编程的四大经典挑战

点击痛点了解详情

协作痛点PACE 双核心解决方案致命"想当然"优雅"幻觉"经常性"失忆"上下文失焦规范化编程上下文工程PACE

致命"想当然"

经典AI协作痛点

问题表现

AI缺乏架构感知,引入冲突依赖

• 影响:导致项目延期、代码质量下降

• 频率:在AI协作中经常出现

PACE解决方案

架构规范显式化

• 方法:通过规范化文档明确约束

• 效果:显著减少错误率和返工

实践建议

• 建立架构决策文档(ADR)

• 使用依赖关系图明确约束

• 定期架构审查和更新

PACE 1.3:双核心体系系统性解决AI协作挑战

Spec-Writing

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规范文档

Context Engineering

精准管理AI注意力资源

人机协作能力对比

基于PACE方法论的人机能力优势分析

20%40%60%80%100%提示设计代码执行模式识别架构规划上下文管理质量判断

能力对比

人类能力
提示设计、架构规划、质量判断
AI 能力
代码执行、模式识别、高速处理

核心洞察

双核心互补:人类擅长Spec-Writing,AI擅长代码执行

协作关键:上下文管理需要人机深度配合

PACE优势:通过规范化实现最优人机分工

实际应用

人类主导
Spec-Writing、架构设计、质量评估
AI 主导
Context Engineering、代码生成、测试执行
协作模式
提示优化、规范落地、持续改进

双核心驱动的任务分级体系

基于Spec-Writing复杂度和Context Engineering需求,建立四级分类体系

1

Level 1 - 简单规范

AI参与度:85-95%

规范特征:

标准EARS语法,明确输入输出

典型任务:

CRUD操作、数据转换、单元测试

2

Level 2 - 标准规范

AI参与度:60-80%

规范特征:

多模块接口规范,约束条件

典型任务:

API集成、状态管理、数据流设计

3

Level 3 - 复杂规范

AI参与度:30-50%

规范特征:

多维度约束,权衡决策规范

典型任务:

系统架构、性能优化、技术选型

4

Level 4 - 动态规范

AI参与度:10-30%

规范特征:

探索性规范,迭代演进

典型任务:

新技术验证、算法创新、架构重构

PACE 任务分级体系

从Level 1到Level 4,任务复杂度递增,AI参与度递减

Level 1: 标准化实现Level 2: 集成协调Level 3: 架构设计Level 4: 创新探索AI参与度10-30%30-50%60-80%85-95%复杂度中高中低

选择一个级别

点击金字塔的任一层级,了解详细的任务分级信息

任务分级核心原则

分级依据

  • • 任务复杂度和不确定性
  • • 所需的创造性程度
  • • 标准化实现的可能性
  • • 人机协作的最优模式

应用策略

  • • 根据项目阶段动态调整
  • • 团队能力匹配任务级别
  • • 业务压力影响级别选择
  • • 持续优化协作模式

垂直切片策略

摒弃传统瀑布式开发,采用迭代策略,从第一天起就交付价值

垂直切片的四个特征

功能完整性

每个切片都是一个可独立交付的功能单元

端到端覆盖

从用户界面到数据存储的完整技术栈

价值导向

每个切片都能为用户创造可感知的价值

风险分散

通过小粒度迭代降低项目风险

切片演进示例

我们不试图一次性造出一辆完美的汽车,而是通过构建一系列功能上持续完善、但始终可用的产品来逐步实现目标:

滑板
基础移动
踏板车
操控改进
自行车
效率提升
汽车
完整体验

Context Engineering 核心要素

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更是一门设计和构建动态系统的学科

信息的结构化组织

将复杂的业务需求转化为AI可理解的结构化描述

认知负荷的管理

在有限的上下文窗口内传递最关键的信息

意图的精确传达

确保AI理解人类的真实意图而非表面需求

上下文工程信息流动

分层管理和智能传递,确保AI获得最佳上下文

核心上下文(必须)关键上下文(重要)辅助上下文(有用)背景上下文(可选)信息输入业务需求技术规格历史数据上下文处理结构化组织优先级排序格式转换AI理解任务执行代码生成质量保障认知负荷管理优化信息密度
必须

核心上下文

优先级: 必须

描述

任务卡本身、直接依赖的接口

包含内容

任务描述输入输出规格直接依赖

使用策略

• 必须包含,直接影响任务执行质量
• 信息要准确、完整、结构化

上下文工程核心原则

1

结构化组织

将复杂信息转化为AI可理解的结构化格式

2

认知负荷管理

在有限窗口内传递最关键的信息

3

意图精确传达

确保AI理解真实意图而非表面需求

标准化实践融合

PACE 融合了业界优秀的标准化实践,为团队提供开箱即用的体验

EARS语法集成

通过结构化的自然语言模式,显著减少需求歧义,提升AI理解准确性

通用需求:系统应当...
事件驱动:当...发生时,系统应当...
状态驱动:当系统处于...状态时,应当...

三文档架构融合

通过观察Kiro等工具的成功实践,与引用式任务卡完美融合

requirements.md

使用EARS语法的结构化需求描述

design.md

技术架构和设计决策文档

tasks.md

具体实现任务的分解

双模式操作框架

支持超级个体模式和团队协作模式的灵活切换,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超级个体模式

个人项目、原型开发
灵活性优先,快速迭代
简化任务卡模板

团队协作模式

生产项目、长期维护
一致性优先,标准化流程
完整标准化模板

深入学习 PACE 核心概念

掌握理论基础,开始实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