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AI协作工程体系

PACE 方法论

基于 Prompting + Architecture + Collaboration + Engineering 的双核心体系

业界首个系统化的规范化编程与上下文工程实践方法论,重新定义AI时代的软件工程标准

方法论名称解释

PACEPrompting Architecture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的缩写

Prompting

提示工程

上下文工程的核心,通过精准的提示设计和注意力管理,确保AI理解和执行复杂任务

Architecture

架构化

Spec-Writing的核心,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规范文档,建立系统化的架构约束和设计模式

Collaboration

协作化

人机AI协作的最优化,建立人类创造力、判断力与AI执行力、计算力的完美分工和深度融合

Engineering

工程化

体现严谨的工程实践本质,注重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双核心技术体系

PACE 建立在两大核心技术之上:Spec-Writing(规范化编程)Context Engineering(上下文工程)

第一核心:Spec-Writing

规范化编程

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规范文档。从一次性提示转向可沉淀、可复用的长期资产。

EARS语法标准化需求表达
三文档架构(requirements/design/tasks)
Level 1-4分级规范模板
消除“优雅幻觉”和“想当然”

第二核心:Context Engineering

上下文工程

精准管理AI的注意力资源,确保规范被准确理解和执行。

三明治提示法管理注意力
结构化标记划分信息层次
RAG记忆系统解决“失忆”
防止“上下文失焦”
范式转变

从Prompt到Specification

正如OpenAI顶级研究员肖恩·格罗夫指出:代码只占价值的10-20%,其余80-90%体现在结构化沟通。 提示词工程因其“一时的、散的”特性而价值有限,未来属于“规范化编程”。

旧范式:Prompt Engineering

一次性的提示词
难以复用和沉淀
容易产生误解
缺乏系统性

新范式:Spec-Writing + Context Engineering

可执行的规范文档
可沉淀、可复用的长期资产
结构化的上下文传递
系统化的工程方法

AI协作的四大经典挑战

要理解双核心体系的必要性,我们必须深入分析AI协作中的典型“翻车”场景。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LLM的本质特性:它是一个基于概率的序列预测引擎,与软件工程所需的确定性、状态感知存在根本性冲突。

致命“想当然”

场景:

项目已使用testify测试库,AI却引入功能重叠的依赖

根因:

AI缺乏结构化感知,无法理解架构约束

解决:

架构规范显式化 + Context Engineering

优雅的“幻觉”

场景:

AI使用不存在的user.email字段,代码精美却完全错误

根因:

概率模式匹配覆盖项目事实

解决:

事实规范强化 + 精准上下文注入

经常性“失忆”

场景:

Chat A写的UserRepository,Chat B完全忘记

根因:

LLM无状态本质,每次交互都是独立事务

解决:

外部记忆系统 + 规范文档化

上下文失焦

场景:

一次性提供大量信息,AI被“淹没”忽略核心指令

根因:

注意力机制的有限性和偏见

解决:

注意力精准管理 + 结构化上下文设计

PACE完整工作流程

从想法到代码的系统化协作流程

人类工程师AI系统协作区域阶段 0: 蓝图规划阶段 1: 切片循环 (标准化增强)输入原始材料AI辅助分析HTML原型PRD验证优化模式选择标准化模式(Level 1-2)灵活模式(Level 3-4)创建任务卡实现验证EARS语法三文档结构需求收集分析协作模式协作任务协作编码协作1-2周持续迭代

点击流程步骤

选择流程图中的任一步骤,查看详细说明和操作指南

流程核心特点

0

蓝图规划

一次性投入,建立清晰的项目蓝图和开发路线图

1

切片循环

持续迭代,每个循环交付一个完整的功能切片

价值交付

从第一个切片开始,每次迭代都交付可用的价值

现代AI工具深度集成架构

充分利用Claude Code、Cursor等AI工具特长,实现最优人机分工

Claude Code深度规划专家强大的上下文理解复杂项目规划设计CLAUDE.md记忆管理端到端任务处理Cursor快速执行专家优秀的实时代码补全无缝IDE集成体验智能项目结构感知快速响应增量编辑协作策略深度规划 + 快速执行阶段性切换 + 交叉验证任务卡AI适配增强AI协作策略• 适用工具: Claude Code / Cursor• 协作模式: 深度规划 / 增量开发AI提示优化• 核心提示: [简洁任务描述]• 关键约束: [技术和业务约束]当前焦点 (动态更新)• 注意力检查点防偏移深度规划 + 快速执行Claude Code负责:• 整体架构设计• 复杂逻辑规划Cursor负责:• 具体代码实现• 增量优化调整阶段性工具切换复杂逻辑阶段:• 使用Claude Code• 深度思考分析重复性工作:• 使用Cursor• 快速批量处理PACE AI工具协作架构通过工具特性分析和协作策略设计,实现人机协作效率最大化

任务卡AI协作适配演进

从传统任务卡到PACE标准化融合版本的演进过程

传统任务卡任务标题和描述基本的功能需求描述技术要求• 使用的技术栈• 基本的约束条件验收标准• 功能正常运行• 通过基本测试• 代码风格一致传统模式局限性❌ 缺乏AI协作指导❌ 无注意力管理机制❌ 无工具适配策略❌ 无上下文优化❌ 无偏移预防措施标准化融合升级标准化融合版任务卡原有基础内容 (保留)任务描述、技术要求、验收标准🤖 AI协作策略 (新增)• 适用工具: Claude Code / Cursor• 协作模式: 深度规划 / 增量开发• 上下文管理: 完整包 / 分片加载⚡ AI提示优化 (新增)• 核心提示: [简洁的任务描述,1-2句话]• 关键约束: [技术和业务约束]• 期望输出: [明确的交付物描述]🎯 当前焦点 (动态更新)• 主要目标: [本次任务的核心目标]• 当前阶段: [任务执行的当前阶段]• 下一步行动: [下一个具体步骤]• 注意力检查点: [防偏离验证点]🚫 避免偏移提醒• 不要做的事情: [明确列出容易偏离的行为]• 保持专注于: [需要始终关注的核心要素]• 时间盒限制: [防止过度优化的时间约束]📝 EARS语法支持• 结构化需求表达: 当...时,系统应当...• 减少歧义,提升AI理解准确性AI协作增强工具适配 + 注意力管理EARS语法结构化需求 + 减少歧义标准化模板开箱即用 + 分级支持双模式个体 + 团队协作PACE 任务卡标准化融合演进从传统人工任务卡升级为标准化融合版本,集成EARS语法和模板体系,显著提升协作效率

注意力管理与目标聚焦机制

防止长任务中的目标偏移,确保AI协作始终聚焦核心目标

目标复述机制四个关键时刻1. 任务开始时2. 阶段开始前3. 复杂决策时4. 任务完成前分阶段检查点功能检查质量检查目标对齐进度检查分散预防策略常见分散原因及对策技术兔子洞设定时间盒定期回归功能蔓延严格边界记录想法完美主义足够好标准先交付后优化核心目标始终保持焦点聚集PACE 注意力管理机制确保长任务执行不偏离目标通过目标复述、检查点设置和分散预防,建立系统性的注意力管理体系

个体与团队双模式操作框架

平衡个体效率和团队一致性,支持不同规模和需求的开发场景

超级个体模式团队协作模式混合模式渐进转换灵活性优先快速迭代个人决策创新导向简化任务卡个人配置一致性优先标准化流程团队决策质量导向完整任务卡统一配置适用场景• 个人项目、原型开发• 技术探索、学习实验• 快速MVP验证适用场景• 生产项目、长期维护• 质量要求、知识传承• 多人协作开发PACE 支持不同开发模式的灵活切换

开始使用 PACE 方法论

掌握双核心体系,重新定义AI时代的软件工程标准